大数据时代的跨界与颠覆: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

发布时间:2013-10-25   浏览次数:2307

 一、大数据时代的新金融业态

  (一)融合经济衍生金融需求

  金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随着传统的物理经济形态正在向融合经济形态转变,同时虚拟经济也快速兴起,金融的服务对象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种转变为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详见图1。虚拟经济是指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其产品和服务都具有虚拟化的特点,具体包括软件、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细分市场领域。物理经济则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经济与虚拟经济正在加速融合,衍生了未来的主体经济形态,即融合经济,电子商务、O2O模式都是融合经济发展进程的一个产物。

  图1:经济形态的转变衍生出新的金融需求

  1、虚拟经济发展迅猛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虚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两个细分市场为例,根据艾瑞咨询[微博]的统计显示,2008年-2012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年复合增长速度近54%,2012年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约为281亿元;2008-2012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复合增长速度为29%,2012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583亿元,详见图2和图3。

  2、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日益深化

  最近几年,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融合经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主流经济形态,电子商务便是零售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后的一个重要产物。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显示,2009-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年复合增长速度为31%,到2012年的市场规模高达8.1万亿元; 2008-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年复合增长速度近79%,到2012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3040亿元,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详见图4和图5。预计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未来仍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零售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仅仅是一个开始,教育、医疗、旅游、家电、汽车、建筑等行业无一例外都将或早或晚或大或小受到互联网的影响,O2O、LBS等新商业模式也将纷纷涌现。同时,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扩大,融合进程将加速推进。

  3、虚拟经济和融合经济衍生出新的金融需求

  金融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随着物理经济形态逐步向融合经济形态转变以及虚拟经济形态的兴起,金融业将面临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机遇!在经济形态的转变过程中,衍生出大量新的市场需求,意味着金融新蓝海市场的诞生。

  (1) 虚拟币应运而生

  2013年5月,亚马逊[微博]宣布推出亚马逊币(Amazon Coin),价格为100个亚马逊币/1美元,用户可以使用亚马逊币购买亚马逊应用商店中Kindle Fire应用、游戏和游戏内的虚拟商品等。事实上,虚拟币作为虚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并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各类互联网企业将虚拟币视为重要武器,纷纷推出各自的虚拟币,如腾讯的Q币,用于购买腾讯的增值服务、腾讯游戏服务等,百度文库的虚拟币可以用于文档下载,应用更为广泛地当属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币,用于购买游戏当中的各种装备。为顺应和规范虚拟币的发展,2009年6月,中国商务部和中国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虚拟币进行了定义,加强了对虚拟币发行和交易主体的监管,并明确规定虚拟币不能用于支付、购买实物产品。

  此外,目前市场还有一种更为特殊的虚拟币——比特币。比特币是基于一套密码编码、通过复杂算法产生,人们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比特币,一是下载比特币客户端,通过做运算获得比特币奖励,通常也被比特币爱好者成为“挖矿”,二是从他人那边购买。然而,比特币具有巨大的安全风险,且容易成为各种违法行为的“温床”,更为重要的是,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对传统权力霸主发起了挑战。

  虽然比特币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价格在今年又开始不断走高,2013年5月22日的最后价格为1比特币=123.7美元,详见图6。资本市场对比特币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认可。2013年,BitPay两轮融资约250万美元,Coinbase融资500万美元,融资Coinsetter融资50万美元。

  (2) 探索虚拟财产保险

  2013年2月,“三马”筹建的新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复,允许其互联网相关的财产保险业务,标志着中国保险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了重大突破。整个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8月,中国平安[微博](35.23, -0.38,-1.07%)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证实,正与阿里巴巴、腾讯筹划成立新公司,开展保险业务。新公司将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服务,产品包括虚拟货币失盗险、网络支付安全保障责任险等。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拥有广大的企业用户,腾讯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拥有广泛的个人用户和媒体资源,而中国平安则拥有保险、证券和银行三大牌照,三者的合作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虚拟财产保险已经具有足够规模的市场基础。以游戏为例,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约3.36亿人,虽然增速已经放缓,但已经拥有足够规模的用户基础,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开始爆发增长,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达到1.39亿人,较2011年增长了33.2%,详见图7。游戏账号、游戏中的虚拟币、物品装备都融入了用户的时间、精力、情感以及金钱,但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各种失盗事件层出不穷,这便为虚拟财产保险提供了市场机会。此外,其他虚拟币、网络支付近年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基于安全问题的各类虚拟财产保险必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尽管虚拟财产保险市场仍面临法律缺失等诸多挑战和风险,但“三马”进军网络保险无疑是一次极具创新的尝试,对于保险业借助互联网进行商业创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从运营效率和结构效率两层面创新金融模式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将在两个层面改造金融业:一是金融交易形式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具体表现为支付电子化、渠道网络化、信用数字化,是运营效率的提升;二是金融交易结构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便是交易中介脱媒化,服务中介功能弱化,是结构效率的提升。

  1、金融交易形式加速电子化和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

  (1)电子支付日趋主流,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

  货币形态与支付方式始终朝着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向演进。电子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流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省掉了币材成本,流通费用也较低,且应用更为方便,因而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支付方式,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

  支付方式与货币形态密切相关,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后来演化为金属铸币,因为金属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和便于携带的特点,所以成为了一种很好的币材选择。但由于交易不断的扩大,世界上有限的金银等金属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纸币开始出现。纸币最初是与金银挂钩,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纸币与金融开始脱钩,货币真实价值开始向信用方式转变。

  20世纪中叶以后,信用卡和借记卡开始兴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磁卡已经集存款、消费、结算和理财等多功能于一体,应用更加方便快捷,在支付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现金支付情景日益减少。为了提高安全性,扩大业务创新空间,现在磁条卡也慢慢被智能卡所取代。2011年3月,中央人民银行开始全面启动银行磁条卡向IC卡迁移工作,在2012年7月中央人民银行又宣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要发行金融IC卡。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支付方式日趋成为主流。除了银行开设网银之外,两种新兴方式显示出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一是第三方支付,二是移动支付。

  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股重要金融力量,业务功能不断扩张,大大提升了支付结算的电子化速度,但竞争也日趋激烈。2010年6月,中央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于2011年开始颁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简称“第三方支付牌照”),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规范,从此第三方支付结束了野蛮生长期。截至目前,中央人民银行已经先后发放了六批牌照,共计223家企业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牌照已经不是一个关键竞争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开拓新的业务和市场,寻求差异化竞争。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等业务。其中的互联网支付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据统计,2006-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高达110%,2012年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3.82万亿元,详见图8。

  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同时也带动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利好、利益相关者(包括银联和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手机厂商等)大力推动的背景下,移动支付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2012年的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1511亿元,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在不断提高,详见图9。随着移动支付标准的落地,中国移动支付已经到了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2) 金融网络渠道兴起,衍生金融大平台和金融垂直搜索

  政策利好、用户转移、渠道平衡诉求以及互联网企业布局四大因素正推动中国金融产品加速触网,传统物理渠道作用衰弱,面临功能转型,就如同当年的电信营业厅转型和当前零售网点转型一般,当然,由于行业属性和历史阶段的不同,具体模式也会有所差异。

  中国三会一行在最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产品在线销售,2011年8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保险电子商务,2013年3月,证监会在经过数次征求意见之后正式颁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暂行管理规定》,以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基金销售活动规范有序开展,此外,早在一年多以前,证监会就开始发放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牌照,截止目前已有天天基金、好买基金、宜信等20家机构获得了牌照。2013年3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开户,这将推动证券经纪业务的全面网络化。

  中国网民数持续增长,尤其手机网民增长速度更快,且网民应用已经从信息、娱乐向商务转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达到4.2亿,分别增长10.2%和18.1%,详见图11和图12.中国网民的应用也从最初的信息获取和后来的娱乐向商务转移,详见图13,这为金融网络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打通渠道通路,平衡渠道体系格局,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渠道有助于帮助证券、基金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目前仍然是银行渠道占据主导地位,以基金销售为例,根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开放式基金销售总额直销渠道占比31%,券商渠道占比9%,银行渠道占比60%。银行营业网点数,券商、基金、银行的基金销售占比。

  此外,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也在凭借其强大的数据积累和客户基础,进军金融业,开拓新的盈利点,这也成为金融产品在线销售的一大推动力。

  在四大驱动力的推动下,金融产品触网进程不断加速。

  根据艾瑞统计显示,2011年线上渠道基金销售规模为4144亿元,占中国整个基金销售市场的30.8%。中国保险电子商务的保费收入也在保持每年一倍多的高速增长,2012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的保费收入规模达到39.6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23.8%,详见图14。金融产品的在线销售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在整体金融产品销售的占比也将不断提高。

  伴随着金融产品的触网,快速实现买卖双方匹配对接的需求也逐步增大。金融产品垂直搜索和金融产品销售平台便会应运而生,就如同网络购物的兴起带动了一淘网等购物搜索和eBay[微博]、阿里巴巴以及亚马逊等平台业务的大发展。由于金融产品相对更为复杂,决策周期也比较长,因而金融产品搜索和平台在提供需求匹配的时候,还会衍生出决策支持等增值服务。目前,国内的金融垂直搜索已呈现出不错的发展势头,融360、91金融等一批公司成立并顺利拿到了融资。虽然金融产品的销售大平台还没有出现,但我们认为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几家大型的线上金融平台,主要提供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会出现多家专业金融公司,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详见图15。

  (3)信用数据化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从抵押贷款到供应链金融再到网络信贷,服务效率在不断提升,但同时对风险控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大数据的积累和应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金融贷款产品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抵押物”逐步趋于虚拟化,呈现出信用数据化和数据资产化的发展规律,详见图16。

  抵押贷款由于风险低、盈利好的特点成为中国银行(2.79, -0.03, -1.06%)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但弊端也很明显。 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进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并全面推出抵押贷款服务,即借款人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抵押品通常是建筑物、生产设备、交通工具等财产,由于其在安全性和盈利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至今仍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但抵押贷款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如抵押物登记确认不统一、抵押权实现较难等,更为重要的是服务群体范围有限。

  供应链金融兴起,但早期供应链金融也面临诸多问题。20世纪末,随着物流运输行业和通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业务外包活动日益增多,这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导致了融资节点的相应增多,由于供应链各个节点参差不齐,部分节点出现资金流瓶颈并引发了“木桶短板”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供应链金融随之兴起。但早期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技术支持不够,中国很多银行在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环节还需依托人工服务,这不仅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一定的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覆盖范围仍主要局限在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不够。

  互联网企业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深度融合,开拓供应链金融因为,推动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2009年,金银岛与中国建设银行(4.25, -0.02, -0.47%)、中远物流合作推出了在线融资业务——E单通,E单通具体又分成网络仓单融资和网络订单融资,前者是以中国建设银行认可的专业仓储公司出具的电子仓单作为质押申请融资,后者是凭借金银岛确认的电子订单向中国建设银行申请融资,其操作简单便捷,且单笔贷款最长期限为180天,满足了企业做行情或是短期资金周转等需求,三方共同建立了一整套服务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2012年11月,京东商城[微博]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供应链金融 服务平台,为供应商提供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融资、协同投资信托计划和资产包转移计划等。在服务过程中,京东承担着类似中介的角色,即供应商向京东提出融资申请后,由其确认核准,并转交给银行,再由银行完成资金的发放。此外,敦煌网、苏宁等企业均推出了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信贷业务崛起。目前提供网络小额信贷业务的公司主要分成两类:一是掌握大数据的互联网巨头为打造良好的生态体系而推出的网络信贷业务,如阿里巴巴的阿里小贷、亚马逊的“Amazon Lending、谷歌[微博]的广告信贷业务等;二是利用大数据开展网络信贷业务的创业公司,Kabbage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Kabbage是一家致力于为不符合银行贷款资格的网上商家提供快速、安全的资金的信贷公司,于2010年4月上线,主要目标客户是ebay、amazon.com、YAHOO!、Etsy、shopify、Magento、PayPal上的美国网商,Kabbage通过查看网店店主的销售、信用记录、顾客流量和评论、商品[table_page]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价格和存货等信息,以及其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与客户的互动信息,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其中一个比较主要的专利技术是“为在线拍卖和市场环境提供流动资金的工具”,美国专利号7983951),来最终确定是否为他们提供贷款以及贷款金额和贷款利率,其贷款期限最长为6个月,贷款月利率在2%到7%之间。Kabbage用于贷款判断的支撑数据一方面来源于网上搜索和查看,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网上商家的自主提供,且提供的数据多少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贷款情况,同时Kabbage也通过与物流公司UPS、财务管理软件公司Intuit合作,扩充数据来源渠道,详见图17。Kabbage的商业模式适应了市场发展要求,上线不到1年,就得到数千家商户的支持,每家商户的平均贷款资金为1万美元左右。

  美国Kabbage公司商业模式充分体现出了信用数据化和数据资产化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数据规模的快速膨胀,数据资源的获取将不再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优势,数据的分析利用能力成为竞争的焦点,当然这种状况需要数据共享和数据所有权归于用户两个条件的成熟。

  2、金融机构体系重新构建,提升结构效率

  (1)大数据推动交易中介脱媒,服务中介弱化

  传统资金融通方式在促进资源配臵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交易成本。目前中国资金融通主要是通过交易中介和服务中介两类中介机构,交易中介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交易服务主要包括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交易中介提供两种融资方式:一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这也是中国当前主要的资金融通方式;二是通过证券公司进行股票或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详见图18。这两种资金融通方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配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交易成本,直接体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近1.24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近18.96%,远高于2012年GDP增长速度7.8%。

  银行等金融的中介存在是有两个主要前提:一是交易费用的存在,金融交易是跨地域跨时间的,不确定性更大,旨在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交易费用更高,金融中介通过专有技术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二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中介[table_page]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第14 页 共34 页通过信息生产加工和账户监控等方式可以缓解上面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问题。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产生、传播、加工利用的方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信息获取和加工成本,这将加速交易中介的脱媒化进程,详见图19。

  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和模式的兴起,推动社会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同时数据类型也从结构化向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扩张,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使得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同时还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播,加强了互动与分享。

  搜索引擎技术通过信息搜索、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该技术满足了用户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快速、低成本获取所需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个性化搜索、情景搜索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功能价值将更加凸显。

  云计算技术如同物理世界中的水电煤一般实现了用户需求与物理、虚拟资源的动态配臵,在计算机物理硬件短期内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借助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海量数据的计算和储存能力。

  大数据是当前市场炙手可热的话题,联合国[微博]、美国政府、法国政府等组织都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国奥巴马政府甚至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大数据具有规模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和价值大(Value)的4V特征,其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产物,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即基于数据资产的商业经营模式。

  未来的金融模式将是资金供求双方实现自由匹配,且是双向互动社交化。但金融业不仅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存在知识不对称,金融产品具有风险性特征,因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咨询仍有市场。不过IT可以将人类知识结构化,且随着机器学习、IT智能的发展,服务中介的部分功能也会逐渐被IT智能支持所取代,详见图20。目前新兴的P2P模式和众筹模式已经显示出金融业的这种发展趋势。

  P2P网络借贷与eBay的运作模式比较类似,即为贷款人和借款人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易的网上平台,拟借款人需要填写贷款金额、用途、期限、信用记录以及个人信息等资料,网站会对拟借款人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并给出量化的信[table_page]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用评分和风险等级,拟贷款人可以据此设计投资方案。在国外P2P模式发展态势良好,以美国Lending Club 为例,截至2013年1月初,贷款总额已经超过12亿美元,创造利息收入突破1亿美元。P2P引入中国虽然相对较晚,但发展却极其迅猛,宜信、拍拍贷、红岭创投等一批新兴P2P网络借贷公司应运而生,同时,中国平安集团(陆金所)、国家开发银行(开鑫贷)等传统巨头也纷纷参与角逐P2P市场。

  众筹模式冲击传统证券中介模式。众筹模式是通过网络平台面向公众筹资,该模式的兴起源于美国的Kickstarter,该网站是一个创意方案的众筹平台,人们可以通过该平台向公众募集小额资金,用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截至2013年4月,Kickstarter已经帮助人们获得了5.71亿美元融资。目前可以初步将众筹模式分成三类:一是生活众筹模式,如Crowdtilt,筹资主要是用于满足生活小梦想,如举办一个集体活动;二是股权众筹模式,如FundersClub,筹资主要是用于帮助人们创办一家企业;三是产品预售模式。2012年4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了《促进初创企业融资法案》,对众筹模式进行了定义和规范,为众筹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然而,在中国,虽然也出现了点名时间等众筹模式网站,但总体上还尚处于萌芽状态。

  (2)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是关键

  数据共享是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信息霸权,出现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制度、地方主义、部门主义等人为因素造成数据分散的现象,就称之为“数据割据”。因为技术差距、历史遗留问题等形成的数据分散的现象,称之为“数据孤岛”。数据割据现象更多存在于国家各部门、各地方之间;大型企业也会造成数据割据现象。随着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领域的迅猛发展,百度、淘宝、腾讯等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无疑是他们的宝贵资产。如果他们将这些数据据为己有且滥用先发优势,将加剧数据格局现象,且由于大数据时代这些企业掌握的数据规模远大于以前,数据的不共享将会导致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大数据时代面临更大的数据安全挑战。2013 年3 月,韩国遭遇大规模APT 攻击事件,多家大型银行和媒体相继出现电脑丢失画面的情况,系统几乎瘫痪;2013 年5 月,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欧洲央行介入调查彭博社窥探客户信息事件。这些事件再次敲响了数据安全的警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给IT 产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信息安全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新挑战、新威胁层出不穷。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统计显示,2012年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骤增至162981 个,较2011 年增长了25 倍,远高于手机网民的增长速度,详见图21 和图22。

  (三)众多拥有大数据以及变现能力的跨界快速重构金融格局

  1、技术和政策促使金融业面临三个层次竞争

  新兴信息技术和国家大资管政策促使中国金融业出现三层竞争:一是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与传统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二是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直接竞争开始加剧;三是全国大型金融机构与区域中小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正面竞争日趋激烈,详见图23。

  大量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涉足金融业,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体系。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跨界企业,主要是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新兴新技术推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化,跨界竞争日趋常态,这类企业依托在各自领域的多年积累,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并借此进入金融业满足用户的金融需求,推动生态体系的发展;另一类是基于互联网的初创企业,具体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宜信、Lending Club等P2P网络借贷企业,Kabbage小额网络信贷企业等,详见图24。

  大资管政策推动金融机构的混业竞争。以前,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是分业经营,在各自领域攫取利润,而今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处于强势地位,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若想在混业角逐过程中取得胜利,互联网将成为其关键利器。

  互联网和大数据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和物理区域壁垒,使得中小型、区域型金融机构与大型、全国型金融机构站在同一层次竞争,迫使中小机构转型开展差异化竞争,否则将难逃被淘汰的结局。以证券公司为例,之前很多区域证券公司凭借区域优势收取较高的经纪费率,但在2013年3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推出《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开户,这将对区域证券公司带来较大的冲击。

  2、大平台+众多小而美的产业格局是未来方向

  金融业的三个层次竞争将推动产业格局重构,大平台+众多小而美的格局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和混业竞争的背景下,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将大肆扩张,由于金融[table_page]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第19 页 共34 页业信息密集型的特点,大平台将凸显赢者通吃的态势,尤其在标准化产品和低净值客户领域将更加凸显其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与此同时,其他实力较弱的企业被迫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道路,改造和转型线下传统营业厅,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方式重点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非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否则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由于金融业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以及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的存在,在一些细分领域市场仍将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详见图25。

  未来金融业的参与者中将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一批被淘汰,一批转型后生存),又包括互联网企业跨界者和初创企业,至于哪方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尚不能给出明确定论,而且这种判断意义也不大,因为未来两方力量终将殊途同归,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必然兼具金融和互联网两方面的基因与能力。

  二、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

  (一)传统金融业遭遇多线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企业跨界涉足金融业日趋常态,初创的企业也大量涌现,对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形成冲击,从支付结算到投融资服务、再到流通货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无一幸免,渗入范围不断扩大,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拓展,详见图26.

  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通常是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从金融业的薄弱环节切入,通过破坏性产品或破坏性商业模式打破原有的市场结构,未来通过不断升级自身的产品与服务,很可能会攀升到金融业产业链的顶端,详见图27。目前,中国P2P网络借贷、网络小额信贷等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金融体系不够高效,一方面是人们收入大幅提高后释放大量的价值增值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机制将众多中小企业阻挡在门外,这便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遇。随着社会虚拟化和大数据深化进程的推进,潜在进入者将会不断扩张业务范围,同时,随着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结束以及国家金融改革政策的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也面临转型,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直面竞争关系会逐步凸显。起初,新兴金融力量与传统金融力量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但慢慢开始演变成竞合关系,而且竞争的成分逐步大于合作成分。

  目前,新兴金融力量尚未在业绩上面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实质性冲击,更多的还是技术、模式和思想层面的冲击。但新兴金融力量所代表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不可逆转,至于整个金融业的演变节奏会受到政策和既得利益者的影响。在这场金融变革中,谁能最终胜出,尚不能给出明确的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胜者一定是兼具互联网和金融双重能力的企业,谁能更快打通短板,谁就更有机会胜出,这是一场时间赛跑,且大幕已经拉开。

  (二)支付宝与阿里金融来势汹汹

  2012年9月,马云在网商大会上明确提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之后,阿里巴巴在金融业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和布局。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负责阿里集团旗下所有面向小微企业以及消费者个人服务的金融创新业务。在组织架构方面,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包括支付宝共享平台事业群、支付宝国内业务事业群、支付宝国际业务事业群和阿里创新金融事业群,其中阿里创新金融事业群下面分设三大业务,分别是小贷和信用支付(包括担保公司)、保险(包括对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理财。

  1、支付宝逐步摆脱单纯的“渠道”角色

  自2003年淘宝网推出支付宝服务发展至今,支付宝已经成为中国第三方支付的绝对巨头,据统计,2012年支付宝交易规模为1.86万亿,占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49.2%。虽然第三方支付市场不断有新的进入者,但支付宝的市场份额相对保持稳定,详见图28和图29。

  2011年4月,支付宝联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10家银行高调推出“快捷支付”,成功绕开了网银交易额度限制,快捷支付不需要再链接到银行的网关,摆脱了银行的束缚,将大量终端用户的消费数据紧紧地抓在手里,同时还“迫使”银行与支付宝共享其核心客户数据资料。由于“快捷支付”简单方便,深受消费者欢迎,仅推出7个月,用户数就突破2000万,截至2012年10月,聚拢的用户数更是超过了1亿,与其合作的银行机构也超过了100家。

  从最初的网银通道,拓展到快捷支付等新型业务,支付宝将虚拟账户和用户数据截流,牢牢掌握在手中,支付宝已不再单纯承担银行的渠道功能,开始化被动为主动,甚至逐渐成为主角。

  2、基于大数据的阿里金融发展迅猛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阿里巴巴在2007年率先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推出融资服务,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合作终止。随后,阿里巴巴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和万向集团成立了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和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两家公司,开展网络贷款业务。阿里金融业务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针对B2C平台,即为淘宝网和天猫[微博]商城的客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另一类是针对B2B平台,即为阿里巴巴中国站或中国供应商会员提供的阿里信用贷款,具体又分成循环贷和固定贷两种。阿里金融的贷款金额通常是在100万元以内,采用按日计息的收费方式,信用贷款和循环贷的贷款利率为0.06%/天,其他的贷款利率为0.05%/天,详见图30。

  阿里小贷依托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平台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有效地控制了小微企业的风险问题,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批量化、流水化作业又大大减少了业务成本。阿里小贷凭借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商业创新,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数据显示,仅2013年一季度,阿里小微金融就发放贷款超100万笔,放贷金额120亿元,平均每笔贷款额度约1.1万元。

  在成功开展B端业务后,阿里金融又开始通过整合支付宝、淘宝集市和天猫商城的平台数据染指C端业务。2013年4月,阿里金融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涉足“虚拟信用卡”。淘宝、天猫的用户可以获得最高5000元的授信,在手机支付时可以使用信用支付额度购物,由合作银行将钱支付给卖家。阿里金融通过向合作商家收取手续费和向用户收取逾期罚息继续获利。截至目前,有100多万家淘宝集市卖家和近3万家天猫商城卖家开通了信用支付,预计该产品未来将覆盖8000万用户,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3、阿里金融的未来构想

  阿里金融虽然创造了优异的市场业绩,但自身仍面临诸多问题,具体体现为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业务范围受制于生态系统、数据维度和风险控制模型仍需完善等。为此,我们推断生态系统外部扩张、转型为阿里金融平台和丰富数据来源渠道将成为阿里金融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外部扩张

  阿里金融与阿里巴巴生态体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阿里金融的发展依赖于阿里巴巴整个生态体系,另一方面阿里金融的存在也将推动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健康良性的发展。

  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未来将沿着两条路径扩张:一条是阿里巴巴B2B、天猫商城、淘宝集市等传统生态系统的做大做强;另一条则是支付宝服务体系的扩张、一淘网购物搜索体系的搭建、阿里物流新体系的形成,详见图31。

  阿里巴巴生态体系构成阿里巴巴资料来源:宏源证券(8.21, -0.08, -0.97%)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是由众多小的生态系统构成,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发展繁荣将为阿里金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转型为阿里金融平台

  阿里金融未来的方向应该是转作金融平台,该判断的理由有三点:一是阿里金融资金规模有限且资金成本较高,阿里金融依托的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总和为16亿元,按照1.5倍的放贷,同一时间最高放贷额度为24亿元,服务范围相对有限,虽然阿里金融已经开始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提高资金来源渠道和周转能力,但阿里金融还面临资金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二是阿里金融通过自己放贷,虽然推动了生态体系的更好发展,扩大了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引入了风险;三是阿里巴巴的基因便是搭建平台,转型做平台是符合阿里巴巴的整体发展思路的。

  我们认为阿里金融未来转型做金融平台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B2B和B2C模式,依托阿里巴巴的两家小贷公司为商家和终端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如面向B端的订单贷款、信用贷款和面向C端的“虚拟信用卡”,此时利率由阿里金融设定,阿里金融需要承担信用风险;第二阶段是B2B2B和B2B2C模式,阿里金融开始转型作为金融平台,即引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由其提供贷款服务,阿里金融仅提供双方对接和信用评估等服务,风险转移到银行等机构;第三阶段是P2B和P2C模式,阿里金融仍然是提供金融平台服务,但资金供应方开始向有投资需求的个人或机构转移,绕开了传统金融中介机构,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将更多的价值返还给资金供求双方,该模式与P2P网络借贷相类似,利率由市场决定,资金供应方自主承担投资风险,详见图32。

  (3)丰富数据来源渠道

  数据资产的价值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评估,分别是规模、活性、维度、关联性、颗粒度。规模比较容易理解,活性是指数据被更新的频次,维度是指代数据来源的丰富性,关联度是反映不同多维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颗粒度指标反映数据的精细化程度。

  毋庸臵疑,阿里巴巴是一家大数据资产价值很大的公司,阿里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其数据资产。然而,金融是一个带有风险特征的行业,风险控制是阿里金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事项。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数据挖掘利用能力、完善金融风险模型,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扩充数据来源渠道,提高数据维度,具体包括宏观经济数据、行业运行数据、物流监控数据、反映企业和个人的数据等。

  我们认为,数据资源的获取在大数据时代初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资产,尤其掌握了大量具有价值的独占数据,但随着数据共享和数据所有权归属问题(理论上是应该属于用户)的解决,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关键,而数据资源的垄断性价值日益降低。

  (三)Lending Club 引领金融未来趋势

  1、Lending Club 简介

  美国Lending Club在2006年注册成立,在2007年正式运营,是一个汇集大量优秀借款人与贷款人的网上金融社区,是双方发生借贷关系的中间服务平台,试图以更为快捷高效的运作方式取代高成本、较复杂的传统金融机构,属于是一家典型的P2P网络借贷公司。P2P网络借贷最先开始于英国,2005年首个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创新借贷平台——Zopa出现,随后便迅速扩展至美国、德国等国家。Lending Club在P2P网络借贷的基础上引入社交网络(Facebook),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追捧,发展至今,Lending Club已经成功融资2多亿美元,不仅吸引了互联网女皇 Mary Meeker、摩[table_page]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第26 页 共34 页根斯坦利前CEO John Mack和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的加盟,而且在2013年5月更是得到了世界互联网巨头谷歌的青睐,以15.5亿美元的估值获得1.2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豪华的阵容团队使得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敢轻视,预计Lending Club将在2014年上市,详见表1。

  2、Lending Club 创新的商业模式

  Lending Club 为资金供求双方搭建了一个直接交易的平台,同时也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分,为资金需求方提供决策支持。Lending Club 主要是根据借贷人的社会安全号码(socialsecurity numbers)、FICO 评分(要求660 分以上,FICO 分数区间是300-850)和信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涵盖36 个月信用记录历史等)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平台上的利率设定根据贷款等级和期限的不同而变化,总体水平是在6.03% 到 24.89%之间浮动,Lending Club 将贷款分为A、B、C、D、E、F、G 七个等级,每个等级下面又具体分为1、2、3、4、5 五个等级,详见图33。

  Lending Club 的收入主要依靠从借贷双方收取费用,每笔交易成功后Lending Club 将从借款人收取贷款总额1.11%-5%不等比例的费用,具体视贷款等级和期限而定,详见图34,从贷款人收取借款人偿还总额的1%作为服务费。此外,如果借款人没有借贷成功,需要向Lending Club 支付15 美元的费用,如果借款人没有偿还贷款滞后15 天以上,需要向Lending Club 支付滞纳金。

  Lending Club 发展十分快速,截至2013 年6 月初,贷款总额已经达到18.59 亿美元,最近一个月促成的贷款总额为1.48 亿美元,为贷款人创造了1.6 亿美元的利息收入。LendingClub 在2012 年的净总收入(Total Net Revenue)达到3380.7 万美元,较2011 年增长了165%,其中服务费收入(Origination fees)为3059.2 万美元,较2011 年增长了178%,详见图35 和图36.

  Lending Club 平台上的金融交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不仅扩大了服务人群的数量和范围,还摒弃了对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的依赖,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

  3、中国P2P 借贷的野蛮生长

  (1)中国P2P 借贷发展态势

  中国P2P 网络借贷起步于2007 年,发展态势极其迅猛,宜信、拍拍贷、红岭创投、贷帮等一批新兴P2P 网络借贷公司应运而生,不少传统巨鳄也纷纷角逐P2P 市场。2012 年3月中国平安集团投资成立的网络投融资平台陆金所正式上线运营,同年12 月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金融办以及江苏金农公司等联合推出社会融资服务平台“开鑫贷”。面对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投资机构也按捺不住,开始入场,红杉资本向拍拍贷注资2500 万美元便是典型案例。另据哈佛商学院2012 年5 月完成的《中国人人信贷概览及其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潜力》报告估计,中国已有超过100 家P2P 网络借贷平台,年增长速度超过50%。P2P 网络借贷市场的蓬勃发展说明该模式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对于借款人而言,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贷款门槛很高,同时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银行机构纷纷收紧银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资金周转困难;对于贷款人而言,当前股市低迷、楼市受限,理财投资渠道有限。P2P 网络借贷平台将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与拥有闲散资金的市民实现了有效对接,且运作模式更为快捷方便。

  (2)当前主要的问题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与发展都伴随着各种质疑与挑战,P2P 网络借贷亦是如此。由于金融产业的特殊性,P2P 网络借贷面临的首座“大山”便是国家政策,中国银监会在2011 年8月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提示P2P 网络借贷存在七大问题和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与该类公司之间的“防火墙”,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这在P2P 网络借贷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荡。不过在2012 年3 月28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公布了“温州十二条”。这让P2P 网络借贷行业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宜信、人人贷等P2P 网络借贷公司纷纷搭上温州金融改革的便车。

  总体上看,中国对于这个行业的政策监管基本还处于空白,P2P 网络借贷很可能成为非法集资、高利贷、庞氏骗局等违法行为的温床。由于行业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该市场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一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从号称“中国最严谨网络借贷平台”哈哈贷的轰然倒闭到最近的“优易网”突然跑路,P2P 网络借贷“倒闭”事件和“卷钱跑路”事件时有发生,为行业发生蒙上了一层阴影。目前P2P 网络借贷行业仍依靠行[table_page]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业自律,为此宜信、贷帮、人人贷三家企业曾共同签署了《小额信贷服务中介机构行业自律公约》,以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地发展。

  除了政策桎梏,信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另一大难题。在国外可以很容易查到完整的个人信息和信用档案,而中国的个人征信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只有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查询,且其本身也不是非常健全,这使得P2P 网络借贷面临更大的风险。事实上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大数据,其中两项重要任务便是如何获取更多关于借贷双方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借款人)和如何将数据信息很好融合到实际业务运作之中。中国宜信重点布局线下业务以及美国Lending Club 引入网络社交元素,都可以扩大服务对象数据信息的来源渠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P2P 网络借贷平台将会针对每个用户都建立一个信用记录档案,相信随着数据来源的丰富、平台数据的积累以及国家数据的开放,P2P 网络借贷的数据获取问题将会被逐步解决。接下来则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模式,尤其是在信用风险评估、对应利率设臵以及关键流程设计方面,这不单纯是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更需要企业立足于金融产业,将金融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统一。

  目前,中国P2P 网络借贷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其所代表的模式和趋势却是极具潜力的。同时,我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P2P 网络借贷将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优胜劣汰,而且当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国家也会将其纳入到监管体系中。

  三、金融变革衍生两大投资机遇

  在这场金融变局中孕育着两条机遇主线:一是金融互联网化,即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将促使传统金融机构的格局重构,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大量的IT 需求,具体体现在业务扩张以及业务升级对应的IT 支持;二是互联网金融化,正如前面所述,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将涌现大量金融新创业企业和跨界者。

  (一)金融变革的受益企业

  1、金证股份——回归金融IT,分享金融盛宴

  金证股份坚定启动“回归金融IT”的新战略,以实现“二次腾飞”。公司将券商IT 业务作为核心优势业务,将基金IT 业务作为未来利润增长业务,银行、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IT 业务则是未来加速发展的业务。金证股份与恒生电子一样是老牌金融IT 企业,在金融证券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同时在银行、信托等金融领域也具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回归金融IT、弱化非主营业务的业务战略凸显出管理层的坚定决心,集中的资源投入有利于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优势地位。

  在大资管政策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作用下,金融业务扩张以及金融业务升级产生了大量的金融IT 需求。金证股份通过快速的业务布局已经在这场金融变革盛宴中抢占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转融通系统的市场份额超过60%,在2013 年公司又中标中信证券的柜台交易系统(OTC)项目和招商证券的柜台交易系统(OTC)项目,此外,公司在基金财富管理领域也收获颇丰。

  投资逻辑

  金融创新为公司发展带来机遇:券商IT 业务是公司基础业务,公司在此领域实力强,产品线较广,在券商创新业务中公司占有较大份额;在基金、信托、保险IT 等业务领域,公司逐渐抢占市场份额,压制竞争对手,对未来快速成长奠定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拉开序幕,公司项目多,支撑业务有力发展:以智慧城市为主的城镇信息化建设将使得IT 进入新一轮的投入期,公司业务线全,重点项目多,系统集成能力强,多项业务将支撑公司的高成长。

  管理层换届以来,战略得当,股权激励足:公司管理层换届以来,管理层重新聚焦核心金融IT 业务,梳理未来发展的战略架构,构建结构得当的业务战略层级,为未来3-5 年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公司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员工通过股权激励与公司利益绑定一起,为公司未来几年带来业绩保证。

  投资建议

  公司经过过去几年的投入,在客户、技术、产品等方面逐渐积累,未来几年将是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一方面在于核心券商IT 业务实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于过去投入的业务开始成为新增长点。

  我们预测公司13/14 年EPS 分别为0.37/0.50 元,给予6-12 个月15 元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2、恒生电子——“全牌照”的金融IT

  企业恒生电子设立了证券、基财、银行三大事业部,金融IT 产品与服务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政策和技术双重推动的混业竞争将衍生巨大的金融IT 需求,恒生电子金融IT“全牌照”优势将逐步凸显。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大资管政策的推动,金融市场上各项创新业务将不断涌现,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扩张产生了新的IT 需求;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渗入,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变革,借助互联网改造和升级原有的业务体系,根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2013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安排统计,仅四大行今年就将耗资250 亿元投入科技领域。

  推进互联网转型,发育新业务。恒生电子在2009 年便提出“网络变革产业”的基本策略,积极探索符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模式。目前,公司有三块新业务值得关注:针对私募基金服务的恒生2.0 业务——HOMS 平台;提供金融数据资讯服务的恒生聚源;获得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的数米网。三块业务尚处于起步期,但在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投资逻辑

  金融创新对业绩有积极作用,关注业务增长情况:金融创新业务的推进必然催生客户更新信息系统的需求,券商等客户也会有相应的建设预算,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行业龙头能够抓住金融创新的机会提升自身业绩。

  2.0 业务有望获得快速增长:公司通过行业垂直一体化实现服务转型的希望是2.0 业务的聚源和数米网。聚源作为资讯终端依托公司数据优势有望实现业务的爆发式增长。获得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的数米网更是给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很大可能性。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13/14 年EPS 分别为0.43/0.58 元,给予6-12 个月13 元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3、新北洋——成立子公司聚焦金融市场

  新北洋是一家专业从事专用打印机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是唯一掌握热打印头开发和制造技术的自主品牌,在国内热打印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自2010年开始凭借产品优势拓展行业解决方案,2013 年4 月,新北洋发起设立新的控股子公司,聚焦于金融行业大客户市场,为其提供专用打印扫描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支票打码器、票据ATM、支票扫描仪等设备。

  在大数据时代,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加速与网络融合进程,利用新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业务。近几年,国内银行流程再造已经进入了高峰期,基于改善流程、代替人工、加强风控类的金融机具需求将会明显增长,潜在市场规模超过百亿。

  新北洋为开拓金融行业市场,成立专门子公司,表明公司对于这块市场的高度重视,公司凭借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储备的产品,有望在金融市场实现快速突破,成为新的增长点。

  主要观点

  聚焦金融极具市场,推出多款新品:目前国内金融机具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及时聚焦相关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金融专用打印扫描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优化业务流程。相关产品主要包括五方面:支票打印及影像处理、自助填表系统、文档影像扫描,到自助设备配套机具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多款新品,助力金融服务行业向自动化、自助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

  轨道交通领域,保持匀速增长:受益于京广线开通运营,公司供应高铁市场的条码\标签打印机、闸机等产品供应逐步复苏,预期将保持稳定的增长。

  技术先进服务领先,稳步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具备从核心零部件设计生产到整机及系统集成的定制开发能力,并且拥有中国最大的专用打印扫描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与多家国际知名金融系统集成商、方案设计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借助ODM 合作伙伴强大是市场资源稳步开拓产品国际市场;预期在2013 年,将开拓新的合作伙伴,持续拉动国际市场的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13/14 年EPS 分别为0.45/0.58 元,给予6-12 个月12 元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4、东方财富——海量用户和数据的变现

  东方财富是中国最大的垂直财经网站,在用户覆盖规模和用户粘性方面均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东方财富在2013 年4 月的日均覆盖人数为814 万人,日均网民到达率为3.5%,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为3520 万小时,月度有效浏览时间比例为51.8%,详见图37 和38.此外,东方财富的股吧具有社区属性,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同时也沉淀了更加丰富的用户数据。

  受证券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东方财富的数据服务等传统业务出现了下滑,但公司的新业务在线基金销售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东方财富拥有海量的用户,且用户粘性高,基金产品的目标客户与东方财富的当前用户重合度也较高,公司在获得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后便积极发育该业务,且增长态势比较可观,基金在线销售拥有百亿级的市场空间,该项业务无疑为东方财富提供了新的变现渠道。

  东方财富已经在底层实现了网站、股吧的数据整合,数据资产的价值将逐步凸显。未来东方财富的平台上不仅可以销售基金,还可以销售其他各类金融产品,俨然变成一个金融领域的“阿里巴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东方财富也很可能涉足券商业务,尤其是在经纪业务领域,其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将非常明显,有望成为中国的“嘉信理财”。

  投资要点

  最具颠覆气质、大数据思维的金融创新服务商。

  公司完整布局金融电商产业链,形成“终端+平台+数据”三位一体的泛互联范式。业绩具备爆发式增长的潜力。

  主要观点

  公司主要产品东方财富通(看盘和交易软件)、东方财富网、股吧、天天基金网,形成相互促进、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产品底层数据完全是打通的。用户在东方财富通、东方财富网上浏览、自选股等信息可以被无缝整合,将形成对基金销售的业务促进。助力公司收入结构从媒体和一般数据服务过渡到基金销售。未来公司主要来源将是金融创新产品的销售收入。

  一旦虚拟券商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开闸,东方财富是最有可能率先建立证券网络交易渠道的公司之一。传统的证券公司,如无未雨绸缪,面对东方财富,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公司目前主要精力依然放在完善产品上,东方财富通、东方财富网、股吧、天天基金网等都在交叉推广自家产品,无形中放弃了大量的广告业务机会。换句话说,公司并无压力着眼于短期业绩,而是等待未来爆发式增长的时机。

  投资建议:

  中长期看好,短期存在业绩压力,给予“增持”评级,预测公司13/14 年EPS 分别为0.02/0.17 元。

  (二)风险提示

  政策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事物,发展尚不成熟,监管机构很难一开始就制定出非常完善的政策管理制度,由此存在很大的政策监管风险。而且政策的推进节奏将影响整个金融变革的节奏。

  技术风险:大数据时代,技术风险成为最基础风险。这种风险一方面来自于软件系统自身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高频处理大规模访问和交易指令等情况下,系统能否保持正常高效的运转,如果系统因承载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系统中断甚至崩溃,那么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风险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系统安全性,不可抗的自然外力灾害、人为的外部木马病毒入侵以及内部人员的不当操作,都会对系统正常运转、数据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管理风险:互联网基因和传统的金融基因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互联网强调创新、进攻、试错,推崇“开放、分享、协作”,而传统金融机构则相对保守,更关注风险控制,所以,难免会出现思维理念上的冲突,对公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致谢:本报告是我们团队深入分析研究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与大量社会各界相关领域的朋友进行了交流和碰撞,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和素材,他们分别来自三会一行监管部门,中国银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包头银行、中国人寿、平安集团等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金融垂直搜索等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在此,我们表示深深地感谢。

  作者简介:[易欢欢宏源证券] 研究所副所长(机构客户部副总经理),战略新兴产业 首席分析师,聚焦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毕业于北京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应用数学学士,2011 年水晶球、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2 年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非公募第一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二名。

  代表作:大数据时代系列报告、云计算系列报告、北斗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系列报告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本公司所隶属机构及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争取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宏源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