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吴庆研究员:商业银行未来不会被互联网金融取代

发布时间:2014-02-25   浏览次数:1389

从口耳相传的支付宝,到手指相动的微信红包,再到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相互竞争,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概念”内化为“生活”。而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更将金融业与民众生活的距离再次拉近。当然这不是民众第一次感受到金融业的强烈冲击,从人民银行剥离商业银行,到股市重建,再到人民币海外业务,事实上金融业已经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但自互联网金融兴起后,我们才真正体察到金融业的变化,普通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高大上的金融业则从摩天大楼里被迫俯下身来,认真面对不由他们掌控的市场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和冲击究竟如何?中国金融业是否又将面临一次洗牌?传统金融业还将继续存在吗?南都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吴庆研究员。

   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冲击会继续扩大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 互联网金融去年兴起以来对中国金融业有没有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冲击?

吴庆: 有冲击,这种冲击还在扩张阶段,且扩张得很快。互联网金融是我们利率市场化的一部分,现在发生的事情,我一年多之前就曾预见到。但2012年和2013年我们都没有看到很强烈的冲击。2012年初我开始担任一家上市银行的独立董事,年初第一次董事会上,我就提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会很大。董事会接受了我的意见,并做出了一些应对方案。但是到了2013年年初的时候,当看到商业银行的报表时,我们都感到非常意外,利差确实有缩小,但是缩小得并不多,而且我们银行因为提前做了应对方案,反而我们的利差在扩大。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出乎意料。可以说有山雨欲来的感觉,但是山雨终究没有来。直到去年网络理财产品推出之后,一下子就分流了一些存款,吸走了上千亿的资金,我们突然就觉得很可怕。接着微信支付方式出现,又有了新的冲击。

虽然2013年的报表还没有出来,但就目前最新的数据已经让我们很惊讶。

南都: 你觉得未来冲击还会继续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吴庆: 冲击会继续扩大,但是商业银行一定会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做出反应。简单说我觉得这次冲击之后,商业银行仍然会维持自己在金融业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其盈利空间会被极大地挤压,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说的“银行躺着赚钱”的情况很快就会消失。这些互联网机构和企业目前还只是在支付市场上占得先机,抢占了一定份额,在资金市场上,银行还是大头,地位不会动摇。但是银行的份额会减少,利润会下降。互联网金融起到了推高利率的作用,而且是推高了存款利率。当然钱最后还是要存到银行,但是存进银行的时候,利率应该会增加两个百分点。目前银行一般保持三个百分点的利差,扣掉两个百分点,只有1%的利差,基本上已经是国际普遍的水平了。

南都: 那么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是否也会发生变化?

吴庆: 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肯定也会发生变化,会参与到这样一场利率市场化的潮流中去。利率市场化势不可挡,过去已经在其他国家出现过,目前中国也必须面对这一趋势。如果没有外在动因的话,商业银行不会去主动拥抱这样一个潮流,因为这样做对其自身没有好处,有了互联网金融机构打了第一枪之后,商业银行就会被迫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潮流中去。如果哪家银行置身事外,自己的市场份额就会被挤压。维持市场份额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利益,只要想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就要加入这一大潮,而且必须加入。

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金融的基本逻辑

南都: 按照世界各国的先例,一般情况下,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之下,银行倒闭是不鲜见的。那么互联网金融冲击带动的利率市场化,中国金融业是否也会出现传统商业银行倒闭的情况?

吴庆: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我们银行的健康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些银行很健康,有些银行已经身患沉疴了,但是我们的监管机构还容忍它们继续经营,甚至帮助其隐瞒病情。另一方面,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不均匀的,有些银行受冲击小,有些银行受冲击大。那么这两个因素叠加,不够健康的银行,因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很快就会出问题。即或今年状若平安,明年也会出问题,终归无可逃避。这对我们的金融监管是个考验,如果我们金融监管做得不好的话,就会危及到整体的金融安全。

南都: 一般来说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都是金融市场化相对靠后的步骤。那么在汇率还没有自由浮动,其他金融改革还比较滞后的时候,利率市场化反而走得这么急,是否会对我们的金融体系造成风险?

吴庆: 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浮动,这两者谁先谁后是不一定的。汇率自由浮动,过去是依赖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规则,受到国际货币体系影响。目前实际上是国际货币体系缺失的状态,所以汇率制度基本上就掌握在自己的国家中央银行手中。所以我和一些同行都认为利率市场化应该适当地超前于汇率的自由浮动。因为利率市场化能够帮助先建立一个国内的金融市场,然后再推动汇率自由浮动,再推动跨境资金自由浮动。所以我们先要有自己完整的利率市场,然后再推动跨境资金自由浮动与国外接轨。这个秩序我们认为是好的。如果倒过来,那么过程可能是很危险的,结果也可能是很危险的。

南都: 那么你觉得互联网金融是否为一种新型金融?金融的基本逻辑改变了吗?

吴庆: 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金融的基本逻辑。金融本身的含义就带有互联网的意味,互联网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创立的新词汇。对金融业来说,其实早就有过这种形式活动。比如最早的,也是人们所熟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传说。老罗斯柴尔德有五个儿子,他把五个儿子分别派驻五个不同的国家,而且他们之间保持了密切的通讯往来,不停地传递信息,保持了信息领先。这就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比别的金融机构有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互联网”。当时他们就做了大量的我们现在熟知的“对冲交易”,利用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了很多无风险的套利。最了不起的传说就是滑铁卢之战的时候,他们先知道了战争的结果,而且率先把消息从法国传到伦敦,同时在两地利用这一信息,做了一次成功的巨大套利。这其实就是互联网的原理。所以我不认为互联网金融会颠覆金融的逻辑,这是不可能的,金融的逻辑是不变的,只是技术手段会不断提升。

商业银行未来不会被互联网金融取代

南都: 那么按照金融的逻辑,金融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管,而去年互联网金融也不断传出负面消息,许多从业者有不正当行为,是否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需要有所变化?

吴庆: 监管必须要发生变化。我们都知道,金融体系必须要辅之以相应的监管,但是监管和监管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总的来说,中国的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和金融发达的国家相比,水平还存在代际的差异。所谓代际差异,比如说,目前我们的通讯已经是4G时代,但是我们的监管还停留在2G的时代,而美国的金融监管已经从3G向4G升级了。事实上,欧美正在酝酿金融监管从3G升为4G,而我们可能还没有认识到我们的金融监管还停留在2G时代,监管机构还认为自己很先进,甚至找到了很多证据,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发生在中国,对我们的冲击比较小,这是证据之一。还有一证据就是欧美正在讨论的4G时代的监管指标,我们已经实现了。所以我们的监管机构认为自己的监管体系还是先进的,但是实际并非如此。我想仅指出一点,具体某一个监管指标好坏并不重要,对于监管体系先进与否的决定因素是总体监管理念的优劣。我们实际与欧美上世纪90年代的监管理念就有差距,我们还没有实现他们那时候的监管理念,只是在口头上不断重复而已。目前别国的监管理念已经向21世纪提升了,已经开始提出后2008金融危机的监管理念了,所以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简单说,上世纪90年代的监管理念就是“审慎性监管”,监管的方法就是巴塞尔协议。但是我们目前只是拷贝了巴塞尔协议文本,并没有体现巴塞尔协议理念。这是我们最大的风险。

南都: 去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各种理财产品,以及一些金融衍生产品也有井喷的趋势。其间有什么关联吗?还是只是巧合?

吴庆: 我这里想强调一下,互联网金融是我们利率市场化的一环,可能是很重要的一环,但还只是我们利率市场化的一件事。人民银行推动利率市场化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且他们希望能进一步推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容忍,所以它们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其实叫停这样的事情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在现有的法律环境和监管体系之中,禁止是比较容易的,之所以没有竞争,就是反映了我们政策对其的宽容。所以我不认为这是单一的事件,而是宏观政策背景下发生的事情。

南都: 那么是否可以说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潮阶段?

吴庆: 我用四个字来总结一下目前的金融改革,“两快两慢”。有两件事情我们推进很快,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一个是人民币国际化。但是这两方面改革快速推进是否能说明我们金融改革的高潮到来?我认为不是,因为必须还要看到我们金融改革的短板,“两慢”是体现我们金融改革的短板所在。一“慢”是国有金融机构改革,这是国企改革的一部分,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改革的迹象。另一个“慢”就是金融监管,前面说了我们与现代化的金融监管有代际差异,但是我们目前就没有对这个判断达成共识,也没有看到监管改革将要快速推动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平衡推动的金融改革,就会有不平衡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了,金融市场就有了发展机会,可能会发达起来,但是我们的监管可能跟不上,制度很落后,这就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将来会暴露出来的还有我们的货币政策,与现代化的货币政策也存在代际差异。耶伦在2月11日发表了就职听证会发言,就他所讲,中国的货币政策是根本无法达成的。当然就货币政策而言,人民银行还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但是关键是制度的改变。如果没有制度的改变,那么周小川行长所提出的那些理念是无法落实的。还在2011年三季度的时候,周小川已经提出了“货币政策要预调微调”,其实2008年的货币政策就已经出现了“太迟”、“太猛”两大问题。但是要想做到“预调微调”,就必须要从体制上做出重大的改变才有可能,光靠一个理念是不行的。美联储可以落实一个理念的更新,问题是我们是否也能做到?

南都: 你觉得未来互联网金融会在传统金融业市场中占据哪些份额?

吴庆: 现在看起来,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否能成长起来,能长成什么模样,我们还无从知晓,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就现在看来,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就是支付业务上,互联网金融会占据很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支付,移动终端支付增长速度会非常快,这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改变。目前我们还不确定的是,互联网金融是否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冲击比较小。互联网金融机构有可能成为中介的中介。银行就是中介,互联网可能成为银行客户和银行中间的中介。它可能拿到客户的钱,然后很快转给金融机构,也可能给客户(存款人)或者其他的银行客户更好的服务。它可能成为资金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二传手,但是很可能在资产管理方面也就是一个二传手,并不能成为一个资金使用者。所以基于此,我判断未来商业银行还会在金融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不会被取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