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面临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4-02-26 浏览次数:1338
备受关注的余额宝,面临着法律地位、业务范围、监管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只有加快完善网络立法,建立统一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监管,才能从实质上解决余额宝从诞生之日起引发的各种担忧,才能把像余额宝这样的新生网络理财业务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余额宝的法律本质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业务服务上线,并受到大多数客户的追捧。其显著亮点就是用户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还能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支付宝转账、网上购物等。余额宝业务作为一款理财产品,它的本质是让支付宝用户购买一款货币基金,具体是指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互联网基金业务余额增值服务。支付宝公司在金融产品设计上的高明之处就是把基金销售行为定义为直销,并严格按照直销来设计业务流程,使资金和资产的所有权在转移流动过程中不会转移给支付宝公司,而且支付宝公司把从基金公司获得的收益作为支付宝提供交易平台的对价,名称上界定为“管理费”,这样就成功地规避了监管风险。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余额宝业务就是购买基金业务。
余额宝引发的法律问题分析
欠缺销售基金资格
余额宝投资的实质就是购买基金,但通常购买基金的必然流程是要在正规基金购买的银行进行开户活动,而余额宝跳过银行这一环节直接与支付宝挂钩,在支付宝的原有账户里进行基金购买,由于欠缺基金销售资格,显然算是变相从事私下基金购买。同时,支付宝余额宝业务中有部分基金售支付结算账户并未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也未能向监管部门提交监督银行的监督协议,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结算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补救不能的困境
阿里巴巴承诺,如果客户账户余额资金被盗,支付宝方面将全额赔偿,但又申明“您可以就使用本服务时因不能归责于您的原因造成的理财产品损失(投资性风险及相关金融机构原因造成的损失除外)申请支付宝的补偿,但能否得到补偿及具体金额取决于支付宝自身独立的判断”。常理可以推知支付宝终将是维护自身利益的,这样的补偿制度是“华而不实”的欺骗行为,并且未对用户收益提供保障措施,一旦用户因收益发生争执,法律纠纷难以避免,用户将陷入补救不能的困境。
余额宝本身的宣传、操作等欠妥
余额宝的收益最终来源于购买货币基金的收益,其本质与银行和证券公司销售的基金一样,风险无处不在。同时,余额宝业务操作层面风险隐患很大,特别是T+0货币基金即当日可赎回投资,一旦销量猛增,将对类似天弘的中小基金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和营销能力提出考验,尤其遇到节假日打折时期,客户赎回投资资金量大,先行垫资款弥补问题将会引发基金市场剧烈波动等隐患。
业务范围界限不明确
虽然余额宝的支付被限定在消费领域,也不能支持信用卡还款和银行卡转账,并且支付宝拥有的只是基金支付许可,与第三方机构所拥有的基金销售牌照的职能和业务范围还是存在区别的,但实质上余额宝已达到第三方代销效果,其业务模式显然已“越线”。
存在监管漏洞
由于余额宝的性质界定还是不清晰的,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立法对于电子商务还是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目前就如何进行跨界监管是监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对于备付金账户和基金结算账户之间的资金流转还存在监管空白。
洗钱犯罪新型方式
支付宝余额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余额宝业务目前自身还存在监管漏洞问题,自然不会考虑到利用此业务进行犯罪的问题,也更不会设置防范洗钱犯罪机制。
余额宝的前景出路
完善网络立法
法律层面而言,首先应当考虑立法,通过这样的司法活动,维护现实社会秩序和保障、促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最终达到以网络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风险如实告知义务
余额宝业务的上市宣传情形显然符合经济学的“不对称信息”概念: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业务,为了稳定人心,故意不告知客户此业务存在的风险以及所谓的“利息”并非银行存款的利息而是购买基金所得收益,将这种不对称信息的隐藏行为归咎于职业道德失范。虽然网络交易具有虚拟性前沿性,但仍应遵从“诚实信用原则”,因为,无诚信,则无立锥之地。
与银行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余额宝对银行形成不了威胁取代的局面,因为支付宝的支付体系是搭建在各大银行的系统之上运行的,二者之间是共存的关系。当余额宝与银行之间的业务范围明确,其之间协商合作才能达到市场资源配置利用最大化,与银行等机构合作其前景将不可估量。
网络信息化监管预防机制
我国监管机构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共建、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设计和统一实施,架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公共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系统跟踪链接,逐步实现余额宝等业务的上线、交易过程、对象、信息通过电子方式传送给监管机构,同时保障客户利益受损害时,能够在线回放、取证、获得赔偿等现实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曾毅、王晓丽,作者单位分别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本文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微信公众平台推荐,原文刊载于江西《金融与经济》2013年第12期)
- 上一个:浅谈民品典当之钻石篇
- 下一个:打金的猫腻,看了您还会去打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