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故乡来⑤|新湘商:融通湘粤,应运崛起
发布时间:2017-09-06 浏览次数:1317
文/图 羊城派记者 杨桂荣 通讯员 申又喜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湖南人对这句改革开放的流行语体味最为深刻——毫无疑问,一岭之隔的湖南人是当年在全国范围内最先响应号召来到广东“闯世界”的。
据湖南省政府驻粤办不完全统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民间自发的“百万湘军下珠江”起,潮起潮落之后,到如今,每年仍然有至少800万湖南人在广东经商创业。而据2016年百度迁徙大数据显示:广东一直高居湖南人每年春节后人口迁出省份之首,占比最高达到67%。也就是说,每100名迁出的湖南人里,就有67人来了广东。可以说,如果光是从数量上来考量,湘商是广东省异地经商大军中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湘商入粤
近40年来,得益于广东改革开放,从最早的“劳力湘商”,到今天的“财富湘商”,一代接一代的湖湘子弟在南粤大地上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全球商海之中。他们立足南粤,布局全球,迅猛崛起。
据广东省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杨志伟介绍,该商会成立于2005年9月,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的省级异地商会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沟通湘粤两省,促进两地政府与民间友好商贸往来。目前该商会下辖长沙、邵阳、张家界、衡阳等27家团体会员单位和共计5529家会员企业,会员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会员遍布广东全省21个地市,涉及30多个行业。其中在金融典当、通用航空和互联网金融等多个行业雄居广东乃至全国前列。
据杨志伟介绍,随着新一代湘商迅猛崛起和湖南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粤湘商近年来立足广东,同时开始反哺家乡,并由此布局全国。据湖南商会统计,2016年广东省湖南商会及其下属各级分会共组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专题活动10余场,直接引荐和协助湖南各区县引进新项目超过50个,实际到位投资超过200亿元。
粤商入湘
与此同时,粤籍企业家的在湘投资也呈风起云涌之势。据媒体报道,2017年7月15日,总投资达200亿元的湖南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项目暨企业入园签约仪式在湖南省郴州地区的桂阳县举行,63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签约金额98亿元——此次签约,标志着广东家居行业全产业链条转移转型项目正式落户湖南。而这,只不过是广东企业家实现向湖南投资转移的又一滴小水珠。
来自湖南方面的官方数据表明:自2010年以来,广东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国对湖南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的省份,在湘投资创业的粤籍人士超过30万,粤企超过5000家,单项投资金额不断创下新高。投资企业的身影中不仅有恒大、万科、保利、碧桂园等粤籍地产大鳄,也有华为、中兴、比亚迪、广汽等广东制造业巨头。
而随着泛珠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和高铁沿线经济带的启动,近年来湘粤两省经济互补性越来越强,融合度越来越高,湘粤两省官方的高层互访也在频频加码,相融共生的理念在双方高层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201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率队考察湖南,在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雕像巍然耸立,当他得知这座雕像是由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所创作,而黎明又是湖南人时,胡春华不由得笑着感叹:“广东和湖南,还真是分不开呀!”
展望湘商路 倾诉桑梓情
李鹏飞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杨志伟 广东省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
感谢广东这片商业沃土滋养我们
9月1日晚上,在东道主羊城派的精心安排下,应邀出席中国晚报协会第32届年会的晚协副会长、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鹏飞,与广东省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杨志伟畅叙乡情。
在粤湘商一年回乡投资逾200亿
短暂的乡音问候之后,李鹏飞开门见山,慨叹道:“湖南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还是城市形象都大大提升。可外界对湖南的了解滞后了,就连你们这些在外地做生意的湖南老乡,可能也没及时注意到家乡的惊人变化!譬如说长沙……”
杨志伟带领公司员工在湖南橘子洲头 (杨志伟供图)
杨志伟说:“这几年我回过几次长沙,印象最深的是湘江沿江风光带,规划得确实很漂亮。我一直很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了加深广东珠江典当行员工对湖南的认识,我还带着全体员工到橘子洲头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像。”
李鹏飞接口道:“何止是湘江风光带!湘江世纪城、三馆一厅、三年造绿大行动、背街小巷提质改造等等,最近几年‘品质长沙’建设频频发力,长沙的拆违控违工作成了破解城市违建难题的标杆,只用了不到1年时间,长沙就拆除了全市1800多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人民日报为此专门刊文《长沙:烫手山芋是怎么拿下的》,赞扬长沙的做法。”
杨志伟点头说:“是的,湖南长沙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软环境,大家都有目共睹。广东省湖南商会的很多会员企业这几年都加大了回乡投资的力度,也做了很多事情去推进湘粤两地共同发展。光是去年1年时间,商会就组织了10余次在粤湘商与家乡各地县市招商部门的对接活动,实际落地资金超过 200亿元!”
各商帮何以能在广东茁壮成长
对话中,李鹏飞关心地问起杨志伟的创业历程,并邀请杨志伟等湘商精英抓住机会回湘投资:“家乡的营商环境与政府办事效率,你们完全可以放心!举个例子吧,你看看现在长沙普通教育的‘阳光招生’工程,公平公开公正严格到了何种程度——这是我刚刚收到的信息:长沙市某区一个教育局副局长,他自己的孙子不符合条件,但是想进岳麓区某小学上学,结果什么关系都不行,后来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这个忙估计是谁都帮不上的。”
说到营商环境和政商关系,杨志伟接过话头表示:“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首先还是要感谢广东,还要继续向广东学习。广东一直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政商关系良性互动,市场化程度一直比较高,按现在的话来讲,可以说是‘既亲又清’。这也是各省异地商人能够在广东茁壮成长的关键。我1989年来到广州,也在体制里呆过好几年,甚至做到了广州市物资系统正处级的财务部长。但1992年之后,这里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政策氛围最后还是吸引着我跳入了商海!当然,刚刚下海那几年,没少吃苦头……一个湖南人,没有任何根基,最后却能够成为广东典当行业的‘领头羊’,这显然离开不开广东这片商业沃土的培养。”
李鹏飞和杨志伟在珠江典当行门口合影
对于李鹏飞社长发出的回湘投资的邀请,杨志伟表现出浓厚兴趣:“我刚刚代表广东典当行业策划了一场‘中国典当行业复兴30年’的庆典晚会,非常成功!这个行业的前景正变得越来越广阔,这几天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那就是:在长沙的湘江边上,再开一个广东珠江典当行的湘江分行!让珠江握手湘江,真正实现湘粤一家亲。”
记者印象:“湘军”敢为天下先
长沙橘子洲头 羊城派记者 侯恕望 摄
湖南人向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新湘商在勇闯南国商海中也大都表现出“抢占先机”的强烈意识,这与广东人“抢饮头啖汤”的精神如出一辙。
从杨志伟2003年抢先注册“广东珠江典当行”,到申定龙2006年率先转型中国通用航空,再到90后小伙唐磊在深圳前海抢注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牌照……这其中,我们都可以隐约找到新湘商对诸多近现代湖南籍乡贤的优秀品质的传承:湘军统帅曾国藩,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撰写《海国图志》的魏源, 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云南都督蔡锷,“打响护国战争第一枪”;更不消说一代伟人毛泽东……
但又不仅仅是“敢为天下先”。可以说,新湘商崛起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本和文化底蕴,正是对湖湘文化的整体继承与发扬,是湖湘文化所赋予的心忧天下的责任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风格、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和实事求是的诚信作风。
站在以曾国藩、毛泽东为代表的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新一代湘商完全有理由厚积薄发,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