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政策进入新阶段
发布时间:2013-06-28 浏览次数:1230
2013年6月25日,央行在官网上针对货币市场最近发生的“钱荒”发文,这是事件发生以来,央行首次正面回应此事。该文一方面指出目前市场上“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另一方面也表示央行目前已向一些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而且预计未来“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自5月底以来,这场持续多日的“钱荒”似乎将要进入尾声。但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钱荒”,其又对市场和宏观经济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钱荒”就是资金紧张的意思,此次“钱荒”的具体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的大幅攀升。以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为例,多个期限的拆借成交利率近期均有大幅上升。这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大幅飙升的局面颇为类似。
在笔者看来,此次“钱荒”是国内外诸多因素造成的。具体来说,至少有三个因素推动了危机的形成,其中两个是国际因素,一个是国内因素。
先说国际因素。首先,政府打击热钱进入中国的“假出口”渠道,减少了外资流入。2013年前5个月,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为809亿美元,去年同期的该数据为369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2倍。但据美国银行估计,今年相当部分的出口为假出口,其目的是为了让热钱流入中国。换句话说,今年中国的实际出口远不像官方数据所表现的那么多。这种局面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中国的GDP增速可能比目前公布的数据还低,二是今年前5个月也许有几千亿人民币的热钱流入中国。
中国民间的高利率和世界资本市场的低利率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热钱的最佳目的地,这个状况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今年的状况仅是一个缩影。热钱的涌入破坏了中国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但在客观上增加了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因此,政府对假出口的打击实际上降低了经济中的流动性总量,或者说减少了流动性的增量。
其次,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计划。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迅速将利率降至零,并在随后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有力的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但也造成了跨国套利交易的盛行。这种套利交易的基本模式是从利率低的国家融资,例如美国,再投资于利率高的国家,例如中国。
经过数年的调整后,目前美国经济形势日益向好,失业率也在不断下降,因此美联储对未来经济走势也是持一种相对乐观的看法,逐步结束量化宽松政策正是这种观点的体现。美联储欲结束量化宽松的消息一经宣布,美国国债的长期利率就开始上升,但这并不代表市场对美国通胀的预期。实际上,2013年6月25日美国国债市场对美国今后5年通胀的预期为每年1.64%,低于美联储2%的核心通胀率目标。另外,今年是黄金从1981年以来下跌最多的一年,6月25日的金价是每盎司1279美元。显然,美国利率的上升是基于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而非通胀。
美国利率的上升使得跨国套利的成本也随之上升,于是热钱开始退出新兴市场,回流美国。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计划的消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巨大,其具体表现就是新兴市场国家股市的普遍下跌。
- 上一个:发改委: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价改积极有序推进
- 下一个:政策博弈影响A股反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