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对典当等要规范其融资行为 严禁银行提供筹融资便利

发布时间:2013-09-22   浏览次数:895

  经过10年来的发展,中国银行业机构实现了从资不抵债到经营良好的历史性转变,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健全,经营效率和竞争实力显著提升。
  两年前,尚福林从金融大街19号富凯大厦搬到北边不远处的甲15号,成为第二任银监会主席。
  作为眼下144万亿金融资产的监管者,其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还是风险、风险、风险。
  如何守住银行业风险底线?如何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如何理解金融创新?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
  近日,新浪财经独家对话尚福林,谈风险防控、话创新发展。
  今后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将由两位数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转型爬坡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在这个进程中银行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任务。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业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同质化经营局面亟待改变,拼规模、抢份额、冲时点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银行业面临结构性转型。
  早在年初,尚福林就警示,金融机构不仅要学会过好日子,也要做好过紧日子、难日子的准备,一定要如履薄冰,居安思危。
  如何严控重点领域风险?
  2013年,经历了上一轮信贷扩张背景下的高速增长后,大部分上市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回归个位数水平。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水落石出”,今年年初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继续反弹。
  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95亿元,上半年累计增加467亿元,已连续7个季度反弹。上市银行近期相继披露的中报也印证了上述数据,16家银行中有14家不良贷款“双升”,8家股份行无一例外。
  对此,尚福林向新浪财经回应说,银行业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存在风险是客观的。“今年不良贷款有所反弹,主要受全球经济下行以及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但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稳定、风险可控。”
  建立长效机制化解平台贷风险
  如何控制和防范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从贷款规模和影响面而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是两大重点领域。
  截至6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2%,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
  银监会的定调是:平台贷款整体风险基本可控,但潜在风险还在积聚。这一规模已经超过2012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5倍多。
  平台贷款的背后则是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其潜在风险体现为:
  其一、财政代偿压力大。一些地方政府债务率偏高,“借新还旧”现象突出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取消收费的二级公路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其二、今年到期贷款偿还压力较大,今年需要偿还的平台贷款为1.85万亿元,占全部平台贷款的19.3%,其中四季度到期贷款占全年的比重为32.6%
  其三、对平台的信用敞口仍在扩大。今年上半年全口径平台贷款新增约400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3228亿元),平台贷款总量控制的难度明显增加。
  “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是一直以来银监会防控其风险的总体原则,尚福林说,下一步将推动逐步稳妥缓释和化解平台贷款风险。
  具体手段包括:控制总量,把控贷款和非贷款新增速度,防止总量扩大;增加资产抵押,增加有效资产抵押和物质保障,提高安全性;清收到期贷款,建立贷款台账,逐笔清收到期贷款,防止信用违约;建立长效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建立地方负债预算约束、平台公司重组改制等长效机制建设,促进风险化解。
  今年4月,银监会即已下发《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对于现金流覆盖率低于100%或资产负债率高于80%的融资平台贷款占比不高于上年。此外,各银行还须建立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等在内的全口径融资平台负债统计制度。
  对于房地产贷款风险,尚福林表示,银监会将根据土地储备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不同特点,继续采取“三挂钩”措施管控风险。
  具体而言,土地储备贷款实行“地贷挂钩”,用所储土地来做抵押。房产开发贷款实行“建贷挂钩”,用贷款所要建设的房产做抵押,并对建设全过程进行监控。按揭贷款实行“房贷挂钩”,用贷款所要购买的房子做抵押,并实行首付成数控制。
  影子银行要管住放大杠杆、期限错配和信用转换
  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无论从数据还是风险管控上都可以监测的话,随着信托、理财产品以及民间融资等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充,以上述行为为代表的影子银行的风险亦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
  目前,在我国对影子银行的分析判断和划分认定议论较多,存在多种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监管论”,认为监管缺失或不足是影子银行最重要的特征,在这种观点下,典当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等都是影子银行。
  二是“风险论”,认为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非银行机构和业务是影子银行。按这种观点,理财和信托等融资产品应划入影子银行范围。
  三是“信贷论”,认为银行存贷业务以外的所有信用行为都是广义影子银行,按这种观点,影子银行范围包括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证券公司投资计划、委托贷款、企业债券、民间借贷等。
  尚福林说,无论何种观点,关键是如何控制住风险,趋利避害,重点在于管住放大杠杆、期限错配和信用转换三大风险。针对影子银行风险,据实际风险隐患采取相应措施。
  对理财产品风险,银监会已经陆续出台多个监管文件,其主要精神和措施是:针对期限错配风险,规定理财产品资金来源和运用一一对应,期限一一对应。针对杠杆率风险,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35%或总资产4%的最低值。针对信用转换风险,将未一一对应的非标准理财产品纳入信贷规模管理。
  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9.08万亿元,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2.78万亿元,比“8号文”出台前下降了7%
  此前,尚福林曾警示,部分银行对上述监管要求落实不到位,存在未达到非标准化债券资产的比例要求,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做大分母,或将相关资产从理财账户转到自营账户,通过“互买”、“过桥”等方式反映在同业资产、其他类投资等项下;短期理财资金匹配长期资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季末流动性趋紧阶段,银行为吸纳资金,被迫竞相上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他认为,这些行为使银行承担了事实上的代偿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且风险更具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
  自3月下旬正式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其或将推出更多针对性监管细则。
  此外,针对9.45万信托产品,主要是控制投向,压缩房地产和平台投入的数量;加强净资本比例管理,控制总量增长;要求项目与资金一一对应,以控制期限错配;加强投资教育,明确买者自负,风险自担。
     对小贷公司、租赁、典当、网络融资等要规范其融资行为,严禁银行提供筹融资便利,管住交叉产品套利,控制资金投向。
    改进监管指标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近年来,存款市场和表外业务出现了较大变化,增加了银行管理流动性的难度。6月底,银行爆发的流动性危机引起了国内外热议,也给银行业再次敲了警钟。
  客观而言,上述流动性危机背后有税款集中清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补缴、新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等多项因素叠加的影响。
  但在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尚福林进一步分析说,从深层次看,这也反映出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跟不上银行业务模式和风险结构的变化。
  当前,随着金融创新逐渐加快,市场交易更趋活跃,银行负债中存款占比下降,资金来源对批发融资的依赖程度快速上升。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由2006年末的87.5%下降到今年6月末的82.5%,而同业负债比重则由6.6%上升到13%,负债的稳定性降低、波动性增大,同时,理财业务增长较快,理财资金在表内外频繁大量迁移,这些都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银行用短期的同业和理财资金,滚动对接期限较长、变更能力较差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期限错配严重,风险信息不透明,容易形成现金流缺口。
  尚福林说,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上,不少银行的机制、工具和方法还不完善,仅仅局限于盯住一些简单、静态的传统指标,对负债的稳定性和资产的流动性反映不足,无法及时监测分析同业和理财等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动态的现金流缺口监测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还未得到有效使用,相关分析结果也未能真正用于经营和管理决策。
  尚福林向新浪财经表示,银监会将研究和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改进监管和监测指标,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建立和完善流动性旬报制度和特定情况下的日报制度,加强流动性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提示;跟踪分析国际金融市场新情况,加强对汇率走势、热钱流动等因素的监测研判,制定应对预案。
  设立民营金融机构核心在于风险自担
  随着720日,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深水区。
  尚福林说,以利率市场化为契机,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找准市场定位,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加快战略转型、业务转型和管理转型,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自身优势的业务模式。
  “加强分类监管,探索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形成多层次、差异化、广覆盖的银行机构体系。督促银行业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尚福林近期反复表述的观点。
  他说,下一步,需要重点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定位、科学布局,通过加强分类监管,健全牌照管理制度,形成结构合理、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的银行机构体系。
  为了贯彻6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尚福林称银监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并通过相关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风险。继续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
  关于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尚福林向新浪财经解释称,其核心在于坚持“自担风险”的原则,即如果这类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在用资本承担风险之后,还要由发起人对剩余风险承担连带责任,对存款人进行适当赔付,避免经营失败损害存款人、债权人和纳税人的利益。在这一原则之下,可以考虑发挥相关方面的创造性,自愿创造自担风险的具体模式,进行先行先试。试办一段时间之后,再研究总结经验,形成规则办法,加以试点推广。
  尚福林说,高质量满足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是银行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银行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类型消费者的需求。
  银行业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新浪财经: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提法,作为监管层,如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国经济的升级?
  尚福林: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银监会历来高度重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银行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步,银监会将引导银行业从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出发,努力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优化增量,提高使用效率。重点把盘活的存量和今年的增量贷款向以下五个方面倾斜:
  一是向重点领域倾斜,努力满足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等重点领域。
  二是向产业结构升级倾斜,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银行业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三是向小微企业倾斜,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四是向“三农”倾斜,加大“三农”贷款投放力度,鼓励银行业根据“三农”特点,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和良好做法,不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五是向消费升级倾斜,积极满足城乡居民家庭合理消费信贷需求,特别要针对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消费特点,研究开发更具适应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释放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空间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新浪财经:小微企业是促进就业的生力军,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带有许多特殊性,监管层将如何引导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
  尚福林: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马凯副总理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做了重要部署,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387),从八个方面提出支持措施并作出部委分工安排。
  银监会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认真抓好会议和文件精神的落实,重点推动以下十项措施落地:
  1.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
  2.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空间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3.试点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
  4.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
  5.适度放开小额外保内贷业务。
  6.适当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
  7.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或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
  8.金融机构延伸网点、下沉服务。
  9.支持小微企业信息整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0.完善金融服务定价管理机制。严格执行信贷“七不准”和收费“四公开”规定。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
  新浪财经: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会如何作用?
  尚福林: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并不是互相分隔的两个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互联网已成为银行拓展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
  有些互联网上的金融业务,是传统银行业务和产品的电子化运作,有些是非金融机构探索尝试的新型业务模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应做到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都应遵循金融业务防控风险的固有规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按照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合法开展金融活动,并根据所开展金融业务的属性接受相应的监管。
  如何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
  新浪财经:如何理解金融创新,以及金融创新背后的风险,从监管层的角度如何平衡金融机构追求商业收益和防范金融风险?
  尚福林:金融创新是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是金融资源供给对经济真实需求的主动适应。金融创新的最终价值,体现为实体经济的获益。
  为更好推动金融创新,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把握追求商业利益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平衡,要更加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需求。金融创新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导向,加快创新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加快创新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产品,加快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率的产品,让金融与实业互助共生,在服务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商业回报。
  二是更加注重与银行发展战略相统一。董事会和高管层应将金融创新纳入本机构的总体战略,整体考虑,统一安排,协调推进。明确竞争优势、市场定位、目标客户,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
  三是更加注重创新业务激励约束机制的科学性。激励约束机制不能简单等同于创新产品的销售业绩。要建立更加全面、平衡的考核标准,统筹考虑营销规范、信息披露、投诉处理、后续评估等综合因素,确保创新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
四是更加注重对创新行为的监管。需要不断完善发展金融创新的行为监管体系,从商业银行科学发展和有序经营等方面,对金融创新过程中产品销售、服务收费、信息披露、营销宣传、声誉管理、投诉处理、社会责任等重点环节加强规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