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业当前经营困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3-15 浏览次数:1263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虽然对金融领域的改革着墨不多,但会议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两块就是金融改革和财税改革,并且公报事实上也隐含了一些金融改革方向的细化要求,比如利率市场化改革、民营资本进入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等。有理由相信,未来“一行三会”及相关金融部门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时候,会进一步落实和细化相关要求。作为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专门从事房地产抵押、动产及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面向中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需求、业务操作类似于银行信贷的新型类金融组织,典当行业的发展与外部经济大环境的相关性日益密切,在这种改革的大背景下,典当行业若不提前筹划,将面临较大冲击。笔者在调研7家典当公司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典当行业当前的经营困境,认为典当行业在金融体系大变革的前夕,必须明确经营定位,经营策略由多元化转向专业化。
一、典当行业发展现状
自2005年4月1日《典当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典当行业在规范法制的轨道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前,由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各方对典当行业良好的发展预期,各种资本竞相涉足典当行业,这也为典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显示,全国典当行业累计发放当金2340亿元,同比增长23.2%。业务结构保持稳定,房地产典当占所有业务的51.4%,动产典当占28.6%,财产权利典当占20%。9月底,全国典当余额723.9亿元,同比增长28%。
但典当行业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遭遇经济结构调整、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典当公司受业务渠道、风控手段差异的影响,相互间的经营差异性日益显现,部分典当公司出现了逾期客户增多、息费拖欠情况严重、诉讼案件居高不下,甚至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情况,部分典当公司却经营的风生水起,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从笔者调研的7家典当公司来看,除3家典当公司月均余额保持在将近注册资本的2倍左右、新业务持续拓展外,其他4家典当公司的杠杆效应发挥有限,逾期风险资产的比例均超过了注册资本的50%,典当行业的经营困境日益凸显。
二、典当行业当前经营困难的原因分析
1、传统形象抑制着典当行业的发展,社会认可度低
典当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在我国,典当业自产生以来,已经走过1600多个春秋。据史料记载,典当最早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宋两朝,鼎盛于明清两代,衰落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被政府逐步取缔,时间长达30多年。直到1987年12月,四川成都华茂典当行的诞生,标志着典当业在我国重新复出。
典当行业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给大家留下的是光线晦暗、厚厚的铁门、高高的柜台、厚厚的镜片下一双势利刻薄眼神的传统当铺形象,大家能记住的是影视剧中掌眼说的“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皮烂袄一件”的经典语句。这种传统认知给典当行业盖上了高利、盘剥的不良形象,即使在当下,客户对到典当行融资都讳莫如深,将典当融资作为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2、法律制度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薄弱
目前典当公司经营的依据是商务部、公安部2005年联合发布的《典当管理办法》这一部门规章,法律层级较低,且《典当管理办法》对典当这一传统制度界定模糊,存在与《物权法》、《担保法》不一致的地方;经过近几年的创新发展,典当公司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由动产延伸至财产权利、不动产,典当方式由质押向抵押拓展,典当从业人员日益发现《典当管理办法》与实践脱节,不断涌现的典当新业务面临无法可依的情况。
另外,根据《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典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典当公司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居民应急融资需求的类金融企业,却很少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小额贷款公司相比,作为同样从事资金拆借这一高风险业务的典当公司不能计提风险准备;更有甚者,银监会在今年上半年明确发文限制商业银行贷款给典当机构,这极大限制了典当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已设立的典当行只能从商业银行融入资金,所以银监会对银行的限制实质上切断了典当行融资的唯一合法渠道,致使其流动性补充受阻)。
3、资金拆借机构日益增多,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
受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国内金融资源的结构性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从事资金拆借业务的类金融机构(如:典当、小额贷款公司等)及民间借贷组织(如:p2p网贷、个人借贷等)如雨后春笋,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小额贷款公司自2008年试点以来,发展迅猛,目前的期末余额是全国典当行业典当余额的10倍左右;截至2013年6月30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7086家,从业人员达82610人,实收资本6252.1亿元,贷款余额达7043.49亿元。这些资金拆借机构的服务对象亦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典当行业的外部竞争压力。
4、股东对典当公司的高回报预期很难扭转,资金成本偏高的劣势持续
近年来,各种资本竞相涉足典当行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典当公司可以收取高额的综合费用(根据《当管理办法》,动产质押典当的月综合费率最高可收到当金的4.2%),部分股东投资典当公司有“一年投入、三年回本、稳赚不赔”的心理预期。笔者认为,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和深化,典当行业的高利润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社会平均利润率。但现阶段,典当公司为维持高回报,在有限的经营范围内只有提高客户的典当资金成本。
5、客户面较窄,整体风险度较高
受典当行业传统形象不佳、社会认可度不高及客户借贷资金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影响,与典当公司接触的客户一般具有抵押物不足、还款来源不确定或整体信用状况不理想的基本特征,优质客户一般不会选择典当这一高成本的融资渠道。另外,目前典当公司未接入人行征信系统,一方面不能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另一方面客户违约不在征信系统显示,违约成本较低。在客户整体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典当公司的整体风险度亦较高。
6、经营规模有限,人才严重匮乏
我国绝大多数的典当行都是小本经营,目前全国典当行的平均注册资本不过600万-700万元,其中一大批典当行的注册资本仍是1996年国家清理整顿典当行业时东拼西凑的500万元(当时的市场准入标准,现在最低注册资本为300万元),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现代典当业尤其是房地产典当,需要典当行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否则,就只能停留在传统典当业拾遗补缺、调余剂需的小本生意上。典当行普遍存在着内部分工简单,工作人员较少,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我国现有典当行平均每家的从业人员在10个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3到4个人。工作人员家族化现象严重,队伍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拓展乏术。
7、行业经营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监管力度有待提升
典当行业虽然经过治理整顿,经营和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和规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典当行虽是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非金融机构,但一些典当行违规吸收存款甚至高息揽储,有些还违规发放贷款甚至发放信用贷款;部分典当公司不按照商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列当票,不向行业信息系统报送经营情况,资金通过个人账户发放和回收;在少数地方非法的典当行和典当经营十分猖獗,一些旧货商店明着搞寄卖,暗地里却经营典当业务,从而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和金融秩序。对于这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迫切需要主管部门重拳严打,肃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8、行业经营机制不灵活,核心竞争力不强
按照《典当管理办法》的要求,典当公司只能从事房地产抵押、动产质押、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有当物;对于绝当物股价超过3万元的逾期风险业务只能通过法律诉讼的程序解决,不能充分发挥传统典当行绝当物品变卖、自负盈亏的经营灵活性。笔者在调研7家典当公司的过程中发现,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典当公司普遍存在业务渠道不稳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营业绩取决于某一两个核心领导员工的现象。在业务开拓过程中没有稳定的客户源,尽职调查套用银行的分析方法。
三、典当行业应对策略建议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民间资本阳光化、民营银行的探讨即将步入操作层面、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的加大,国内金融资源的结构性不均衡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善,若不未雨绸缪,典当行业的经营困境将越来越严重。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认为有效解决典当公司当前经营困境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定位,实现专业化经营,才能有效缓解当前的经营困境、保障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1、明确自身定位
与银行类似,来典当行的客户行为也可分为两类:消费型典当和生产型典当。消费型典当是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留学等为目的的典当行为,业务操作以小额、分散为基本原则,当物多为黄金、珠宝、玉器、字画等民品,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已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这类似于消费性金融公司。生产型典当是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业者扩大再生产、资金周转应急等提供资金的典当行为,根据客户的经营状况、当物价值及还款能力来决定典当金额,当物多为土地、房产、股权、存货等,类似于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
典当公司应在充分分析自身员工技能、资本规模、业务渠道、股东回报预期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市场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主要是从事消费型典当还是从事生产型典当,避免贪大求多,有针对性的培养员工职业技能,根据自身定位来进行业务宣传、推介。以消费型典当为例,以字画、玉器等为当物的典当公司,必须有专业、经验丰富的“掌眼”,注册资本不宜过高,门店最好依托古玩城,与省属或国家级博物馆、鉴定中心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网络或商场建立自己的绝当物处置渠道等。
2、实施专业化经营
目前典当公司经营大多采取的多元化策略,即无论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物资权利等只要有利可图,碰到什么做什么,什么都能做,类似于“金融超市”。但笔者认为,典当公司作为主要使用自有资金、杠杆效应发挥有限、整体规模不大的资金拆借机构,在金融资源、融资渠道日益丰富、市场风险日益加剧的当下,典当公司无法与资金成本优越的银行、经营灵活的小额贷款公司相竞争,必须实施专业化发展策略,以“专营店”的形式突破某一类市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扎根于某一行业,形成以某一类或几类典当物品为主的专业化经营。如辽宁、黑龙江、重庆等地的典当企业以房地产开发典当为主,在全面了解房地产开发流程、梳理业务操作流程和风控环节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经营。
笔者认为“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即使在银监会点名的钢贸、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仍有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和深化,典当行业面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的市场定位将更加明确,典当的专业化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典当公司在扎根区域内某一行业发展时,有利于典当公司充分了解客户的发展历程、现状,准确预判客户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商圈内部的抱团发展;亦有利于典当公司业务宣传,在商圈内部形成良好的口碑,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